药品冷链验证和冷链储运中的盲点及对策探索
冷链药品对温度敏感,若暴露在高于其储存条件的温度会导致提前失效或变质[1],甚至酿成医疗事故。我国药品冷链产业已具有一定规模,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冷链保障水平总体仍较落后[2]。山东疫苗事件[3]中,大量疫苗未经严格温度控制在全国2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流通,造成巨大的安全风险,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也暴露了严重的药品冷链储运问题。2013 年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极大地推动了药品冷链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发展。《规范》要求对冷链设施设备进行验证,确保冷链全程不断链。在此基础上,2018年5 月1 日起实施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温控设施设备验证性能确认技术规范》[4]进一步规范冷链验证环节。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在冷链验证和冷链储运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重要内容,国家相关文件未明确,且当前探索极少[5-7]。这些内容是实际工作中易被忽视的盲点。为此,将这些盲点归纳并进行了有效探索。现报道如下。
1 温度分布数据的全面呈现
《规范》及国标对温度分布情况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温度超标点位上,而对温度合格点位基本上不予分析。但在冷链储运管理系列中,仅知温度超标区域无法满足需要。温度偏高、偏低区域及波动幅度等信息都非常重要。
绘制温度散点图,可全面展示上述信息,且散点图能利用常用的Excel 软件进行绘制,实际操作性较好。以某冷库部分点位的温度数据汇总图(图1)为例,分析可见,该冷库17 个点位的温度信息汇聚在1 张曲线图中,读者无法分辨曲线对应的点位,仅能勉强得出是否存在温度超标点位。用Excel 软件汇总数据后,得到温度波动数据(见表1)。以点位编号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点位温度标准差为误差线,绘制温度散点图(见图2)。
图1 温度数据汇总图
表1 温度波动数据汇总表(℃)注:库房整体平均温度为3.40 ℃。点位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平均温度3.19 3.45 3.61 3.49 3.64 3.74 3.84 3.64 2.79标准差0.23 0.16 0.24 0.18 0.15 0.14 0.15 0.40 0.60点位4.1 4.2 4.3 5.1 5.2 5.3 T1 T2平均温度2.81 3.34 3.76 3.72 3.34 3.03 3.66 2.77标准差0.24 0.50 0.70 0.60 0.80 0.60 0.50 0.60
图2 温度均值散点图
由图2 可直观获取以下信息:1)每个点位的平均温度;2)每个点位的波动幅度,误差线的长短反映点位温度的波动幅度,波动幅度越小,温度越稳定;3)库房整体的平均温度;4)反映日常监测点位的预警能力,该库日常监测点位T1、T2处于温度波动较大的区域,且T1的平均温度较高,T2的平均温度较低,故能起到良好的超温预警作用。通过散点图得出的结论,可用于冷链储运的实际指导,如:1)把拆零的货品放置在温度稳定区域,而把整件货品放置在温度波动大的区域或把待验区、复核区设置在温度波动大的区域,减少药品超温风险;2)根据点位的波动情况布置日常温度监测点;3)根据各个点位的温度特征调整温控参数。
2 温度分布均匀性评价及冷点、热点的确定
验证保温箱的温度分布时,常仅确认箱内温度是否超标,而不分析温度均匀性[8-11]。国标以所有点位的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差值的平均值评价温度分布的均匀性[4]。该评价方法虽简洁,但掩盖了不同区域、不同点位的特点,不够全面和直观。绘制温度散点图,可全面、直观地呈现温度均匀性。
统计学置信区间的显著性水平“a”一般不大于0.1,即偏离的概率不大于10%[12]。参考这个参数,以药品冷藏库(2 ~ 10 ℃)最高温度的 10% (即 1 ℃ )为标准温度分布均匀性。若库内点位的最大平均温差小于1 ℃,则认为该库温度均匀性非常好。最大温差为1 ~2 ℃,判定温度均匀性一般;若最大温差大于2 ℃,判定温度均匀性欠佳。以表示库房的平均温度,+0.5”为均匀性评价的上限,-0.5”为下限;平均温度高于上限点位为相对的“热点”,平均温度低于下限点位为相对“冷点”。以点位编号为横坐标、温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温度均匀性评价散点图(见图3)。
图3 温度均匀性评价散点图
由表 1 可见,最高温为 3.84 ℃,最低温为 2.77 ℃,差值大于1 ℃且小于2 ℃,因此该库的温度分布均匀性一般。由图3 可见,无点位超过上限,因此无相对热点。点位3.3、4.1、T2低于下限,因此这 3 个点位为相对冷点。
通过温度分布均匀性评价图,找出“冷点”和“热点”,可较准确地指导日常监测点位的布置。此外,也可用来分析冷库的温控状况,如大型冷库,“冷点”和“热点”所对应的制冷机组的参数设置或硬件状态可能存在不足。
文章来源:《油气储运》 网址: http://www.yqcyzz.cn/qikandaodu/2021/0523/444.html
上一篇:管道防腐技术在油气储运中的全程应用
下一篇:储运系统的能耗分析及节能措施